一年进账34.46亿,又一个福建老乡要IPO了

时间:2022-06-09 09:31:16       来源:i黑马

来源:i黑马(ID:iheima) 作者:米古 编辑:九陆

你可能想不到,靠着一根数据线起家也能IPO。

i黑马获悉,近日,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创业板IPO,并计划募资15.04亿元。就在递表前夕,绿联科技两度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绿联科技身后,站着一位80后——张清森。1983年出生于福建,2007年他大学毕业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外贸业务。2009年7月,26岁的张清森离职,踏上了创业之路。绿联也正是2年后,于张清森的创业之路中诞生。

透过绿联科技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新出海时代。一批中国创业者,不再安于为海外代工,而是背靠着“中国优势”,走出国门,征战全世界。Tik Tok、SHEIN、安克创新、传音、声网……每一条出海细分赛道下,都涌现出数不清的Chinese founders,他们抛开过去“copy american to china”的思路,而是开始“copy china to the world”,然后由出海到全球化,从东南亚到欧美,从非洲到俄罗斯,到处都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

01

一个福建人,25万启动金

干出一家上市公司

绿联科技的故事,开始于25万元的创业资金。

1983年,张清森于福建出生,2007年大学毕业后就张清森来到深圳,进入一家港资企业从事外贸业务。两年之后,26岁的张清森从公司离职,有着福建人天生的生意直觉的他,拿着手头积攒的25万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立“绿联/Ugreen”品牌之前,张清森主要是做外贸OEM代工,做贴牌,以数据线起步。在当时,这样的代工厂在深圳有多少,谁也数不清楚。张清森就是在这样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张清森应该会持续在OEM代工厂这条路上走下去,但就是一次突如其来的“降价事件”,让张清森下定决心进行转型。

2010年7月,张清森正常为国外客户备好货,却收到客户要求降价的通知,原因是竞争对手在用低成本的产品做恶意竞争,货已经做好,一旦订单取消,便意味着所有的货品都积压在仓库,卖不出去,无奈之下张清森只能接受降价。

事实上,张清森的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外贸环境下很常见,国外品牌主导,国内代工厂在定价方面基本没有话语权。另外,国内代工行业还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产品都是“公模”,导致不同品牌商的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除了LOGO不一样,其它就找不出不同的地方了。

也就是这次经历,张清森意识到,如果不进行转型,最终自己只会与众多的代工厂一同被淘汰在时代洪流之中。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成之。品牌化、差异化在张清森看来是更好的出路。

2011年7月,张清森建立了包括自己在内的3人品牌小分队,并启动了绿联数码天猫店,开始发力电商平台。客服、运营、仓库……几乎电商全流程的岗位张清森都干过一遍。

当时,天猫电商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大部分天猫品牌店铺都不是正规公司在运作,带给用户的体验极差,发现了这一点,张清森将策略调整为“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以高清线为切入后,迅速扩张到数据线的大部分品类,短短三年时间,绿联就在天猫上获得巨大成功。

2014年,张清森又把目光投向海外,陆续进军亚马逊、速卖通等海外电商平台,开始全球化扩张。2015年,绿联科技的营收突破2亿,这一数字在6年后的2021年变成了34.38亿,翻了17倍有余。

回顾创业历程,张清森曾总结道:“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像人的生命最后注定死亡一样,注定了你的公司是走向倒闭的,所以要时刻保持危机意识!”好在,绿联科技坚持了下来,迎来了一家公司的“成人礼”,张清森,也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IPO。

02

一年进账34.46亿

高瓴也来凑热闹

一根数据线、一些3C数码配件,撑起了绿联的IPO。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是一家科技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

目前,绿联科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实现了在欧美、东亚、中东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覆盖天猫、京东、亚马逊、速卖通、Shopee等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主要产品在主流平台榜单中均排名领先。

绿联的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及储存类5大系列。从招股书中能够看到,2019年、2020年、2021年,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0.45亿元、27.38亿元、34.46亿元,对应毛利率为35.71%、38.10%、37.21%。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2.87亿元、2.76亿元。其中,绿联境内和境外市场的营收占比约各占一半。

图:绿联科技2019年-2021年的营收变化

尽管绿联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达29.80%,但在净利润增长方面绿联却不尽如人意。2020年度及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3.85%与25.88%,净利润同比增长34.60%与-0.37%。

根据招股书信息披露可知,2021年,绿联科技的外协成品和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基本都面临15%以上的价格涨幅,个别项目成本更是超过50%。而在下游市场,绿联产品销售价格涨幅平均值仅为2.19%,而这无疑是绿联利润不增反减的重要原因。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绿联科技的上市信号于去年6月已有所显露。

2021年5月,创始人张清森、联合创始人陈俊灵将原有的3.7028%股份、1.8528%股份分别作价2亿元、1亿元转让给高瓴资本,这一轮估值达到了54亿元。

高瓴资本出手3亿元入股绿联,随后又吸引了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等机构投资者入股,这也是绿联仅有的两次外部投资引入。

IPO上市后,张清森持股为45.27%,陈俊灵持股为17.36%,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咨询持股为12.82%,高瓴锡恒持股为8.44%,员工持股平台绿联和顺持股为4.22%。高瓴资本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凭借着一根数据线,从过去十年的“不太引入注目”,到如今,变的炙手可热,乃至上市,绿联科技展示了重度垂直、深耕细分领域的力量。如同高瓴集团合伙人曹伟所说,“高瓴相信原发技术的加速迭代、消费升级的持续推动、精细化的品类运营,将为用户创造巨大的长期价值。我们期待绿联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全球性消费电子品牌。”

03

新出海时代:

Chinese founders 征战全世界

绿联科技的崛起,无疑是“中国创造”新出海时代的缩影。

与绿联科技相似的案例还有安克创新(Anker)。成立于2011年12月,仅比绿联科技早创立3个月,北大毕业、Google工程师出身的创始人阳萌,同样没有走跨境“倒货”的野蛮路子,不做一次性生意,而是选择向海外输出品牌。

在一众做外贸的中国公司里,安克创新没有选择常见的“贴牌”路线,而是坚持自主品牌研发设计,不断扩充品牌矩阵和品类产品,从最初的充电类产品,到2014年发展耳机产品线,再到2016年成立智能家居事业部,布局车载智能和智能投影市场。

凭借着中国成熟供应链的成本优势以及赶上以移动电源为代表的智能手机配件、智能硬件爆发以及跨境电商的流量红利,2017年-2020年,安克创新的营业收入由39亿元增至94亿元,同年8月,安克创新在创业板上市,市值一度突破800亿。

另外,被称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传音也算一例。作为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品牌,传音的发展史堪称传奇。2006年传音公司在香港成立,之后几年就悄悄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凭借着接地气的价格和无处不在的棚屋手机店,传音迅速发展。

十年后,传音“一声不吭”地打败三星、诺基亚等对手,拿下非洲手机市场第一的宝座,旗下各品牌手机在非洲的总占有率达到了38%。细数传音的发展历程,在其发展的前10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靠“中国优势”,成功开拓本土市场的出海案例。

2019年,传音成功登陆科创板,市值一度超550亿,到了2021年2月份,更是突破2000亿元。

随着全球手机市场几乎都进入存量博弈时代,新兴国家市场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小米、OPPO等手机品牌都盯上了非洲市场,传音继续维持手机“非洲之王”地位难度不小。

但传音的出海之路也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一方面,传音“学”习小米,在非洲本土持续打造“手机 + 移动互联网服务 + 家电、数码配件”的商业生态模式,另一方面,传音也没有“偏安一隅”,向着东南亚、印度、南美等其他新兴市场主动出击。

除去一干上市公司,还未上市的出海独角兽们,也吸引着创投圈的关注。

还未上市的SHEIN,在今年4月,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1000亿美元,根据分析机构CB lnsights数据显示,在全球独角兽初创公司排行榜中,这一估值仅次于1400亿美元的字节跳动和1003亿美元的SpaceX,而放眼全球纺织服装领域,高于此价的公司只有三家:LVMH、爱马仕和Nike。

连续多年营收超100%增长,从6亿美元到突破100亿美元,花了仅仅4年;作为一款购物类app,打败亚马逊,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网购APP……这些光环加注的背后,SHEIN这一巨无霸已经集结了包括集富亚洲、IDG资本、红杉中国、Tiger Global、顺为资本等众多知名VC/PE机构。

至于估值排名第一的独角兽字节跳动,也在一个月前,由字节跳动(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抖音集团(香港)公司。

这是字节跳动自2012年注册成立以来的首次名称变动。而在4月25日,就有媒体报道,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准将加入字节跳动首席财务管理(CFO),这是字节跳动首席财务管理空缺5个月后,迎来的新的继任者。

从新CFO的加入到字节跳动的更名,都在预示着抖音的IPO进程正在加快,何时上市还不确定,但那一天终究不会太遥远。

1994年,张朝阳在他的第一份商业计划书——“中国在线”的封面上,写下来两句英文:“Riding the waves of our times,one is 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another is the mergence of China as a global power.(顺应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潮流,一是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另一个是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崛起)”。那时,张朝阳还不知道自己的创业能做什么。

当时间来到当下这个节点,20多年的时间,我们发现,过去“copy american to china”的思路,不再时兴,取而代之的,是“copy china to the world”,Chinese founders背靠着“中国优势”,将中国的新兴商业模式向着全世界大迁移,由出海+本土化进化为全球化。从东南亚到欧美,从非洲到俄罗斯,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国创业者的热土。

文章评价匿名用户发布发布

关键词: 要ipo了 34 46 最新消息 科技资讯挖掘 高效读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