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吃”得下预制菜吗?
如火如荼的势头之下,生鲜电商布局预制菜的故事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预制菜行业面临的问题与餐饮业类似,企业呈现小而散的特征,且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消费者多元的饮食习惯同样为品牌打造全国化爆品增加了难度。
据天眼查数据,目前我国有超6.8万家状态为存续、在业、迁入、迁出的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近58%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超半数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以内。
同时,预制菜也并非一个高准入门槛的行业,容易出现同质化产品。以极具时令特色的预制菜举例,无论是夏天的龙虾还是春天的青团,几乎各家平台都会上线类似的产品。更不必说日常的馄饨水饺、家常快手菜等产品系列。
虽然相比较B端预制菜,C端预制菜相对毛利较高,依靠自身品牌打造也能拥有较大的加价空间。但易观分析认为,预制菜同时也存在很多挑战与问题。比如食品加工技术与安全、食品信息标准、菜品丰富度、冷链运输技术等等,还都需要企业投入资金与人效进行建设与管理,使预制菜更加标准与安全。
对于生鲜电商行业而言,盈利似乎仍是一个难解的问题。生鲜产品本身因为其产品特性及保存和运输成本等问题利润有限,近年来生鲜电商也试图通过多元发展扭亏。
如每日优鲜的智慧菜场即为其根据主流人群的购买习惯开拓的新业务,主要对传统菜市场进行数字化改造,将业务触角从线上延伸至线下;叮咚买菜去年7月在上海开出三家“叮咚早上好”,试水线下早餐业务。
如此看来,毛利相对较高的C端预制菜似乎为一个破局方向。但其是否能真的帮生鲜电商实现盈利尚待观察。从发展前景来看,预制菜算是当下新消费趋势,但从现在的市场接受面还度来看,覆盖面依然较窄,未来还需要通过品质和更高的性价比来打开大众口碑。